【官方微信小程序】
江苏正盛特种设备材料技术检验有限公司
主营产品:金属成分分析、不锈钢材质测试、建材阻燃测试
产品频道    ›    装饰材料    ›    建筑油漆涂料    ›    宁波耐火涂料耐水性耐火极限2H测试

宁波耐火涂料耐水性耐火极限2H测试

NO PHOTO
价格
面议
  • 所在地区江苏省 无锡市 北塘区

联系人:王伟 电话:0510-88300135  手机:18021193909  Q:2683275776!

本实验室提供的报告,认可,欢迎来电咨询!

《建筑构件耐火试验方法》GB/T 9978-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
建筑构件耐火试验方法 GB/T 9978—1999
3.1 耐火极限
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建筑构件,配件或结构从受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稳定性,完整性或隔热性时止的这段罐通过管道输送到喷嘴与高压鼓风机送来的空气混合,喷人炉内燃烧。燃烧产生的烟气由烟道经烟道闸板进人烟囱。
4.4 试件变形测量仪器
试件变形测量可采用机械,力学,光学或电子技术方式测量。
4. 5 加载设备
加载设备可采用液压方式,机械方式或荷重块方式。
加载设备应满足下列要求:
a)加载设备应能模拟均布荷载,集中荷载,轴心荷载和偏心荷载;
b)试验期间,试验荷载的大小,方向应保持稳定不变;
c)设备本身变形不应对试件变形测量,热电偶绝缘垫的使用产生影响;
d)测量设备应不影响试件背火面的空气流通和冷却以及妨碍其他项目的测量,观察和操作。
4.6 约束设备

可采用液压系统或其他加载系统作为试件的约束设备,约束设备应能为试件提供合适的边界条件。 4.7 仪器设备的度
温度测量设备:对于炉内温升 ±15℃;
对于试件背火面温度 ±4℃
对于试件内部温度 ±10℃
炉压测量设备:±3Pa
荷载测量设备:应加荷载值的 ±2.5%
时间测量设备:±2s
试件变形测量设备:对于轴向收缩或膨胀 ±0.5mm;
对于其他变形 ±2mm;
试件缝隙测量探棒:直径6mm的 ±0.1mm;
直径25mm的 ±0.2mm。
5试验条件 
5.1 升温条件
5.1.1 炉温控制
耐火性能试验应采用明火加热,使试件受到与实际火灾相似的火焰作用。试验炉炉内温度随时间而变化,其变化规律应满足下列函数关系:
公式 T-To=345lg(8t+1)
式中:T——升温到t时刻的平均炉温,℃
To——炉内的初始温度,应在5℃~40℃范围之内,
t——试验所经历的时间,min 表示以上函数的曲线,即“标准时间——温度曲线”。

5.1.2 允许控温偏差
a)试验期间的炉内实际平均温度与标准时间-温度曲线的偏差值“d”用下式确定:
公式 d=|(A-As)/As|x
式中:A——实际平均炉温曲线下的面积;
Ao——标准温度曲线下的面积。
炉温允许偏差为:
0min10mint〉30min时:d≤5%

面积计算的方法是:(1)的时间间隔不超过1min;(2)的时间间隔不超过2min;(3)的时间间隔不超过5min。

b)在试验开始10min后的任何时间里,由任何一个热电偶测得的炉温与标准时间-温度曲线所对应的标准炉温不能相差±100℃。
5.1.3 炉内温度测量
采用丝径为0.75-1.00mm的热电偶,其热端伸出套管的长度不少于25mm。试验开始时,热电偶的热端与试件受火面的距离应为100±10mm;试验过程中,上述距离应控制在50-150mm之内。热电偶应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累计使用20h后,应使用热电偶校验机校验,符合其精度要求的方可继续使用。热电偶产生的电信号可经温度变送器或直接送到记录仪或计算机。试验过程中标准温度,单点温度,平均温度以及偏差温度应能随时显示。
5.1.4 试件背火面温度测量
采用丝径为0.5 mm的热电偶,其热端应与直径为12 mm,厚度为0.2 mm的圆形铜片的圆心焊接。铜片用长,宽均为30 mm,厚度为2.0土0.5 mm的石棉衬垫或类似材料覆盖,该材料的密度为900土100kg/m^3,导热系数为0.117~0.143W/(m.K)。石棉衬垫或类似材料可用耐热胶粘贴在试件表面上,但铜片与试件表面之间不应有任何残留胶浆。
热电偶产生的电信号可经温度变送器或直接送到记录仪或计算机,试验过程中,平均温度,单点温度应能随时显示。
5.1.5 试件内部温度测量
采用与被测温度范围相适应的热电偶。应把热电偶安装在试件内部选定的部位,但不能因此影响试件的性能。热电偶的热端应有50mm以上的一段处于等温区内。
5.2 压力条件
试验开始5min后,炉内应达到以下规定的正压条件:
a)水平构件——在试件底面以下100mm处的水平面上,炉压为15 Pa±5 Pa;
b)垂直构件——在炉内3m高度,离试件表面100mm处,炉压为15 Pa±l5Pa。
试验开始10min后,炉内应达到以下规定的正压条件:
a)水平构件——在试件底面以下100mm处的水平面上,炉压为17Pa±l3 Pa;
b)垂直构件——在炉内3 m高度,离试件表面100mm处,炉压为17 Pa±l3Pa。
5.3 加载条件
5.3.,1 试验荷载
承重构件的试验荷载应按有关设计规范来确定,并在试验报告中予以说明。对于按实际使用情况确定的试件的试验载荷,应按有关设计单位正式提供的技术依据来确定并在试验报告中予以详细说明。
5.3.2 加载型式
承重构件的加载型式如下:
a)墙——垂直加载。荷载沿着试件的整个宽度,通过加载梁均匀施加或用千斤顶在选定的各点上施加。
b)梁——垂直加载。在梁的计算跨度的l/8,3/8,5/8和7/8处四点加载,加载点的小间距为1 m。荷载应通过荷载分配板传递到梁上,分配板的宽度不超过100mm。
c)柱——垂直加载。中心受压柱应沿试件轴线方向加载;偏心受压柱应采用偏心加载与轴心加载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加载。
d)楼板,屋顶——均匀加载,其任何单点的荷载不应超过总荷载的10%o如果必须模拟集中荷载,加载头与楼板或屋顶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分别不大于400cm^2或总表面积的16%。
5.4 受火面
墙——一面受火;
梁——两侧和底部三面受火;
柱——垂直方向的所有面受火;
楼板,吊顶与屋顶——下面受火。
6试件要求 
进行耐火试验时,试件应与该试件实际使用情况相同。
6.1 结构
试件所用的材料,制作工艺,拼接与安装方法应足以反映相应构件在实际使用中的情况。为使试验能够进行而作的安装型式的修改应对试件无重大影响,并应对修改作详细说明o
6.2 尺寸

试件应与实际使用的尺寸相同。如果构件大于试验炉所能容纳的尺寸,则该试件在炉内暴露部分的尺寸不应小于下列规定:
a)墙:高3 m,宽3 m;
b)梁:计算跨度4m;
c)柱:高3m;
d)楼板,吊顶与屋顶:长4m,宽3 m。
6.3 数量
试件数量为1个,按实际约束/边界条件进行试验。通常情况可按无约束/边界条件进行试验。
a)墙:两侧都要求耐火的不对称结构构件,应分别对两侧进行试验。如果预先能够确定其中一侧为耐火薄弱面,也可进行一次试验,但耐火薄弱面应作为受火面;
b)梁:按实际约束条件进行试验,通常情况按无约束条件进行试验;
c)柱:按实际约束条件进行试验;
d)楼板,吊顶与屋顶:按实际约束条件进行验证,通常情况按无约束条件进行试验。
7 试验程序 
7.1 试验的开始与结束
试验开始前要记录环境温度。当试验炉内接近试件中心的热电偶记录到50℃时,便可将其作为试验开始时间。同时,所有手动和自动的观察测量系统都应开始工作。
试验应按5.1—5.3,6.1—6.3,7.2,7.3,8.1,8.2的有关要求进行测量和记录。当试验中试件出现8.1a),8.1b),8.2中所规定的一条或几条时,试验应立即终止;或虽没有出现8.1a),8.1b)和8.2中所规定的任何一条,但已到达预定的时间,试验也可结束。
7.2 加载和约束应用
7.2.1 加载的应用
承重构件应在开始试验前15 min加载到确定值。在试验过程中,荷载误差不应超过确定值的土5%。加载系统应具有快速响应能力,以保持荷载稳定。试验结束后,如果试件尚未损坏,应立即卸载。

7.2.2 约束的应用
根据试件的设计,相应的约束力可由试件框架提供,该试件的边缘与框架的间隙要用硬性材料堵塞。约束也可利用液压系统或其他加载系统来施加。
7.3 测量与观察
7.3.1 炉内温度测量
炉内温度测量应按5.1.1,5.1.2和5.1.3的规定进行,温度应连续测量。热电偶布设的规定如下:
水平或垂直分隔构件:试件表面每1.5m^2至少有一个热电偶,热电偶总数不少于5个;
横梁:在每隔1 m的长度上至少有两个热电偶,热电偶总数不得少于6个。
柱子:在每隔1 m的高度上至少有一个热电偶,热电偶总数不少于6个,呈螺旋形布置。
7.3.2 炉内压力测量
炉内压力测量应按4.2和5.2的规定进行,测量应连续进行或每隔2 min测量一次。
7.3.3 荷载测量
荷载测量应按5.3的规定进行,应记录荷载性质,施加方法和试件支撑不住荷载的时间。
7.3.4 试件背火面温度测量
试件背火面的温度测量应按5.1.4规定进行,温度应连续测量。热电偶的布设规定如下:
水平或垂直分隔构件,热电偶数量不得少于5个,其中一个设在试件的中心,其余分设在试件各四分之一部位的中心。
热电偶应距离接缝,边缘,螺栓,螺钉头以及金属连接件至少50mm。
对于瓦垅或肋形结构,热电偶的数目可以增加,厚处和薄处的热电偶数目应相同,但试件槽沟或凸脊的尺寸满足热电偶与该试件表面完全接触。
7.3.5 试件内部温度测量
试件内部温度应按5.1.5规定进行,温度应连续测量。
7.3.6 试件变形测量
试件变形测量应按4.4的规定进行,变形应连续测量。
墙——加载开始至试验结束,测量其中心点水平方向的变形值;

联系方式
江苏正盛特种设备材料技术检验有限公司
王伟工程师
18021193909
0510-88300135
2683275776
江苏省无锡市北塘区会北路28-153#
内容声明:
1、页面所展示的产品/服务的标题、价格、图片、详情等信息内容系网络114企业用户自行发布,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企业用户负责。
2、网络114提醒您购买产品/服务前注意谨慎核实,如您对产品/服务的标题、价格、详情等任何信息有任何疑问的,请在购买前通过电话/QQ/微信等沟通确认。
3、网络114提醒您所有预付定金或付款至个人账户的行为,均存在诈骗风险,请提高警惕。
4、如您发现页面内有任何违法/侵权信息,请立即向网络114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